网站首页 | 网站导航
海外仓的备货逻辑
2018-11-20 10:29:24      点击:
    1. 海外仓备货公式
    备货量=预估日均销量*(交货用时+物流用时+安全库存时间+内耗时间)-当前海外仓库存-在途商品数量
    ①交货用时:该商品由供货商交付到商户手中,所花费的时间;
    ②物流用时:商品从国内运输至WE海外仓所花费的时间;
    ③安全库存时间:为了避免断货的情况出现,建议设置一个安全库存时间,通常为2周;若恰逢节假日或旺季,建议延长时间;
    ④内耗时间:企业运转有一定的时间损耗,需要考虑损耗耗时。比如从收到商品到寄出商品并非无缝衔接,会有一定时间损耗。
    2. 少量试卖,不断调整备货节奏
    部分商家把握不好首次试卖的备货数量,这里建议商家通过产品表现和数据分析挑选出有国内销售基础的单品采用空运头程的方式进行备货,单批次200-500件(10个左右的SKU)是一个较为稳妥的数量。至于自主研发的新款产品,首次不宜太多,建议单批次备100-150件。
    试销一段时间后,可根据每个SKU的销售走势(期间不断优化listing),调整备货节奏,若销量稳定且数量较大,可考虑采用海运方式。
    3. 加长备货周期
    为避免旺季爆仓导致入仓不及时的情况,建议商户在淡季时选择有实力的货代把渠道走顺,备选2-3条渠道;旺季到来时加长备货周期以减少因爆仓或物流延误导致的断货问题。
    4. 多点布仓,避免延误风险
    通过多点布仓(如设置美国东西仓),可避免单一仓库出现异常无法正常派送时,无其他备选仓库,此外多点布仓还可实现就近仓库派送,能更快妥投且节约物流成本。
    5. 及时处理,避免滞销
    货物长时间滞留在海外仓中,必定导致高昂的仓储费用,因此建议商家:
    ①前期规避:尽可能精确计算备货数量,合理备货。
    ②中期干预:紧密关注海外仓产品的销量变化,一旦发现销量下滑,建议使用PB进行引流促销;若销量持续下滑,可能会导致市场份额被占,进而引起大幅滞销的风险。
    ③后期处理:若发现海外仓中的货物出现滞销迹象,且已步入产品生命周期的尾程,建议立即做清仓处理。

    此外建议商户格外关注电子、液体、粉末等海外仓产品的销售节奏,避免因滞销而导致产品耗损,增加额外的耗损成本。例如化妆品放久易变质氧化,电子类产品放久易造成电池损耗。

返回首页

网站首页 |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