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中学体制及高考大学升学
2018-11-20 08:53:52 点击:
1、 德国高中分班
从第11年级开始进入文理中学的高年级阶段,依据各州的规定不同为2至3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授课方式采取课程制(Kurssystem),也就是学生可以依据其喜好与发展方向自由选择学习课程与重点科目,以此作为进入大学院校的准备。文理高中与综合高中的高年级均具有相同的资格条件进行高中的毕业考试。除此之外,因为愈来愈多文理中学毕业生选择进入职场工作或是继续接受职业教育,所以许多文理高中也针对新兴职业或热门工作的需求,对教学科目进行了改革,缩短学生在校学习的年限。
2、 德国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的类型,依据不同专业的需求有不同的新发展,而德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到18岁,因此为了符合工作领域上的各项专业以及强制学习年龄的要求,有许多针对不同的情况所设立的学校,例如:职业学校(Berufsschule)、职业专门学校(Berufsfachschule)、专科学校(Fachschule)等。除此之外,文理高中也顺应社会需求增加了各种相关的职业教育,例如,以科技教育为主轴的高中Technisches Gymnasium、以经济领域为主的高中Wirtschaftsgymnasium、还有高级专业学校Berufsoberschule等,由此毕业的高中生可以领取高中毕业文凭Hochschulreife。
3、德国的考试的现状及其特点
1)既没有期中和期末考试,也没有中考和高考
与我国中学教育相比,德国中学没有期中和期末考试,也没有中考和高考。老师依据每学期4次闭卷课堂书面作业成绩、平时课堂提问和测验的综合评定得出学生的学期成绩。
但是,德国中学阶段有两次相对关键的考试,即以“对比考试”形式进行的中等毕业证书考试和文理中学毕业会考[。前者在各类中学的9年级或10年级进行,后者则在文理中学的13年级,12年制的文理中学则在12年级进行。各学校的Abitur考试结果得到全国范围内的承认。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德国文理中学毕业会考是一场高水平的毕业考试,只有会考合格的毕业生才有资格进入综合性大学深造。高校录取新生以文理中学毕业证书或与之相等值的文凭为依据,持证者有权自由选择高校和专业并受法律保护。毕业考试由各学校自行组织
德国中学上述两种考试都由各学校根据其所在联邦州制定的教学大纲自己命题,在获得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自行组织考试和评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拿到中等学校教育毕业证书。未升入文理中学高级阶段的学生,则获得与主体中学和实科中学毕业生的同等学历。据统计,文理中学的学生从第一阶段相当于中国的初中过渡到第二阶段相当于中国的高中的淘汰率约为20注重平时成绩和口头表达能力德国文理中学第二阶段的学习分为语言――文字――艺术、社会科学、数学――自然科学――技术三大专业范围。每个学生必须在11年级新学期开始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主修专业,并据此选择由学校搭配好的专业组合。和13年级为深造和提高阶段,这两年的学习成绩满分600分要记入中学毕业总成绩满分840,毕业考试在最后一个学期举行,由4[部分组成,包括3门笔试和1门口试,每门满分]60分,综合成绩240分,。每个毕业生所选的考试科目必须涵盖上述3]大专业范围,德语或一门在中学第一阶段就已持续学习的外语必须列为考试科目。笔试三科由考生在能力课程和基础课程中分别选出两门和一门,口试则主要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水平,它占毕业考试成绩的25%。
3)德国中学的考试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学教育的质量问题和教育公平问题成为德国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人们呼吁打破不同类型中学之间的藩篱,使主体中学、实科中学的优秀学生能更容易地向文理中学流动;认为文理中学毕业会考的不公平是德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原因之一,而高等教育不公平将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公平。为保证教育质量、维护教育公平,德国社会各界围绕中学教育改革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大讨论,并呼吁对中学生采取相对统一的中等毕业证书考试和文理中学毕业会考。对此,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意见不一。保守派认为,任何一次性的测试都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体制自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更关键的是德国教育体制内的各种行为不够公正。改革派认为,学校虽然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选用合适的教材来保证教学质量,但是评价权的分散影响了最终效果。因此,保证教学质量更有效的方法是实行全国或至少是各联邦州统一的考试。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授课业绩具有可比性,而且每个州的教育水平也有了相对客观的评估手段。
实行各州统一的高中会考制度。经过几年的努力,德国实行统一文理中学毕业会考的联邦州目前已达11个,其余5个联邦州也将最终在明、后年实行统一文理中学毕业会考。也就是说,到2008年,德国各联邦州都对本州文理中学实行统一出卷、统一时间考试、校际之间交叉阅卷和评分。
将统考引入中学第一阶段毕业考试 近年来,德国文理中学毕业会考趋向统一化的改革浪潮也波及到中学第――阶段的毕业考试。在此方面,德国首都柏林率先于今年推出了“中等学校证书考试”。该考试的特点是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注重4种能力模式测评,即专业能力、语言能力、方法能力和交际能力。考试范围包括德语、数学、英语三门必考主课笔试和―门辅课口试及英语口试占英语总成绩的40%,辅课科目由学生自选,笔试试卷由州统一命题,英语口试和自选辅课口试由各校考试委员会自行命题。只有考试合格的学生才能升入文理中学高年级阶段继续学习。
据德国教育部门提供的数字,目前德国有近1000万中小学生,其中移民子女占9.5%,达97万。越是高级的学校,外国学生越少。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大学的文理中学外籍学生只占3.9%,在实科中学外籍学生占6.4%,而在普通中学中,外籍学生占17.3%,在柏林等移民集中的城市,外籍学生比例超过50%。舆论分析认为,德国的移民政策有很大缺陷,国家始终在“无可奈何”地接受移民,包括大量的非法难民。中学过来读书就能更好的融入德国社会更快的掌握德语。而且如果你中学过来上大学之前满4到5年,你就会在上大学之前得到永久居留。这会对你的大学生涯很有帮助。但是前提是你通过高中毕业考试(abitur),通过的标准是平均分在4分以上。不过如果你平均分为3.5分以下,估计当时不会有大学会录取你。
返回首页
从第11年级开始进入文理中学的高年级阶段,依据各州的规定不同为2至3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授课方式采取课程制(Kurssystem),也就是学生可以依据其喜好与发展方向自由选择学习课程与重点科目,以此作为进入大学院校的准备。文理高中与综合高中的高年级均具有相同的资格条件进行高中的毕业考试。除此之外,因为愈来愈多文理中学毕业生选择进入职场工作或是继续接受职业教育,所以许多文理高中也针对新兴职业或热门工作的需求,对教学科目进行了改革,缩短学生在校学习的年限。
2、 德国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的类型,依据不同专业的需求有不同的新发展,而德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到18岁,因此为了符合工作领域上的各项专业以及强制学习年龄的要求,有许多针对不同的情况所设立的学校,例如:职业学校(Berufsschule)、职业专门学校(Berufsfachschule)、专科学校(Fachschule)等。除此之外,文理高中也顺应社会需求增加了各种相关的职业教育,例如,以科技教育为主轴的高中Technisches Gymnasium、以经济领域为主的高中Wirtschaftsgymnasium、还有高级专业学校Berufsoberschule等,由此毕业的高中生可以领取高中毕业文凭Hochschulreife。
3、德国的考试的现状及其特点
1)既没有期中和期末考试,也没有中考和高考
与我国中学教育相比,德国中学没有期中和期末考试,也没有中考和高考。老师依据每学期4次闭卷课堂书面作业成绩、平时课堂提问和测验的综合评定得出学生的学期成绩。
但是,德国中学阶段有两次相对关键的考试,即以“对比考试”形式进行的中等毕业证书考试和文理中学毕业会考[。前者在各类中学的9年级或10年级进行,后者则在文理中学的13年级,12年制的文理中学则在12年级进行。各学校的Abitur考试结果得到全国范围内的承认。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德国文理中学毕业会考是一场高水平的毕业考试,只有会考合格的毕业生才有资格进入综合性大学深造。高校录取新生以文理中学毕业证书或与之相等值的文凭为依据,持证者有权自由选择高校和专业并受法律保护。毕业考试由各学校自行组织
德国中学上述两种考试都由各学校根据其所在联邦州制定的教学大纲自己命题,在获得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自行组织考试和评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拿到中等学校教育毕业证书。未升入文理中学高级阶段的学生,则获得与主体中学和实科中学毕业生的同等学历。据统计,文理中学的学生从第一阶段相当于中国的初中过渡到第二阶段相当于中国的高中的淘汰率约为20注重平时成绩和口头表达能力德国文理中学第二阶段的学习分为语言――文字――艺术、社会科学、数学――自然科学――技术三大专业范围。每个学生必须在11年级新学期开始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主修专业,并据此选择由学校搭配好的专业组合。和13年级为深造和提高阶段,这两年的学习成绩满分600分要记入中学毕业总成绩满分840,毕业考试在最后一个学期举行,由4[部分组成,包括3门笔试和1门口试,每门满分]60分,综合成绩240分,。每个毕业生所选的考试科目必须涵盖上述3]大专业范围,德语或一门在中学第一阶段就已持续学习的外语必须列为考试科目。笔试三科由考生在能力课程和基础课程中分别选出两门和一门,口试则主要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水平,它占毕业考试成绩的25%。
2)德国中学考试存在的问题
教学质量缺乏可比性 长期以来,德国中学对教学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是在各督学的监督和指导下,由各学校根据本校标准独立进行,而不作学校间和跨地区间教学质量的横向比较。德国的教育联邦制决定了其中学教育缺乏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大纲。虽然各州都制定了统一的教学计划,但许多教师却按照各校指定的教材组织教学,学校与学校之间在教学质量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评分标准缺乏可比性 德国教师给学生评定分数使用的参照仅仅是自己执教的班级,学生成绩在校内和校外的可比性十分有限。德国记分制为1至6分,1分最好,6分最差,一个学生以同样的成绩在一所学校得2分,在另一所学校可能只得4分,反之亦然。3)德国中学的考试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学教育的质量问题和教育公平问题成为德国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人们呼吁打破不同类型中学之间的藩篱,使主体中学、实科中学的优秀学生能更容易地向文理中学流动;认为文理中学毕业会考的不公平是德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原因之一,而高等教育不公平将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公平。为保证教育质量、维护教育公平,德国社会各界围绕中学教育改革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大讨论,并呼吁对中学生采取相对统一的中等毕业证书考试和文理中学毕业会考。对此,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意见不一。保守派认为,任何一次性的测试都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体制自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更关键的是德国教育体制内的各种行为不够公正。改革派认为,学校虽然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选用合适的教材来保证教学质量,但是评价权的分散影响了最终效果。因此,保证教学质量更有效的方法是实行全国或至少是各联邦州统一的考试。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授课业绩具有可比性,而且每个州的教育水平也有了相对客观的评估手段。
实行各州统一的高中会考制度。经过几年的努力,德国实行统一文理中学毕业会考的联邦州目前已达11个,其余5个联邦州也将最终在明、后年实行统一文理中学毕业会考。也就是说,到2008年,德国各联邦州都对本州文理中学实行统一出卷、统一时间考试、校际之间交叉阅卷和评分。
将统考引入中学第一阶段毕业考试 近年来,德国文理中学毕业会考趋向统一化的改革浪潮也波及到中学第――阶段的毕业考试。在此方面,德国首都柏林率先于今年推出了“中等学校证书考试”。该考试的特点是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注重4种能力模式测评,即专业能力、语言能力、方法能力和交际能力。考试范围包括德语、数学、英语三门必考主课笔试和―门辅课口试及英语口试占英语总成绩的40%,辅课科目由学生自选,笔试试卷由州统一命题,英语口试和自选辅课口试由各校考试委员会自行命题。只有考试合格的学生才能升入文理中学高年级阶段继续学习。
据德国教育部门提供的数字,目前德国有近1000万中小学生,其中移民子女占9.5%,达97万。越是高级的学校,外国学生越少。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大学的文理中学外籍学生只占3.9%,在实科中学外籍学生占6.4%,而在普通中学中,外籍学生占17.3%,在柏林等移民集中的城市,外籍学生比例超过50%。舆论分析认为,德国的移民政策有很大缺陷,国家始终在“无可奈何”地接受移民,包括大量的非法难民。中学过来读书就能更好的融入德国社会更快的掌握德语。而且如果你中学过来上大学之前满4到5年,你就会在上大学之前得到永久居留。这会对你的大学生涯很有帮助。但是前提是你通过高中毕业考试(abitur),通过的标准是平均分在4分以上。不过如果你平均分为3.5分以下,估计当时不会有大学会录取你。
返回首页
- 上一篇:德国中学教育体制 [2018-11-20]
- 下一篇:德国有哪些著名的大学 [2018-11-20]